瑞安市塘下镇场桥第二小学
 
德育在线
当前位置:首页
>德育在线>学生活动
 
用“爱”重塑自我认识(个案作者:戴芙蓉)

出 处

 

浏览量

 

录入人

 

录入时间

 

用“爱”重塑自我认识

【摘要】小水从小缺乏父母的陪伴,与父母几乎零交流,爱和亲情、归属感和认同感严重缺失,自我认知严重有偏差,在教师长期的心理辅导下,通过交流亲身经历、寻求同伴认同感、因材施教等方法,教会小水学会交流、学会交友、学会学习。

【关键词】自我封闭  外来务工子女 小学生 自我认识 心理辅导

一、个案背景

  1.基本资料

小水,男,9岁,小学二年级学生,外来务工子女。小水是个皮肤黝黑、身体瘦弱的小男孩。平时沉默不语,较为懒惰,生活习惯较差,因此他时常鼻涕直挂、穿着不整洁,可见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。学习成绩始终处于低下水平,上课喜欢玩橡皮擦和尺子。

2.家庭背景

小水的父母来自外省贫困山区,文化程度只有小学水平,来瑞务工打拼已有十几年的时间。平时小水的父母早出晚归,忙于工作,鲜少有时间陪伴子女,因此久而久之,与小水的隔阂也愈来愈深。对小水都是棍棒教育,父子间也从没有认真沟通过。一年级时,小水的接送都是由其爷爷负责,而老人家上了年纪,且学历低,对放学后的小水也是不管不问,任由孙子玩耍,因此顽皮的小水常会不写作业、不交作业。现在二年级,学习方面小水则被安排在辅导机构。

二、存在的主要问题

   1.行为方面

     小水爱玩橡皮泥,爱做小动作。上课时,能够长时间专注做一件事(除学习以外的事情)。平时班级生活中,愿意与小明交谈的同学几乎没有。他也长时间不想和同学们交流,他潜意识中将同学设定为不喜欢“我”的同学。即使遇到被其他同学欺负的情况,他也默不作声,不会找老师诉说。

   2.学习方面

     小水对学习没有丝毫兴趣,课堂上经常做小动作或东张西望或看着窗外发呆,甚至厌恶学习,经常草草写几个字就交作业(不会写)。由于一年级没有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(没有掌握拼音),即使偶尔想学习也是有心无力,因此课堂作业本常常是空白的。语文成绩极其不理想,经常只有十几分。对于老师有关学习的提问总是置之不理,默不作声

   3.性格方面

     他性格孤僻,对他人和班集体莫不关心,但又渴望得到他人关心。他对身边的同学常常保持着有一种冷漠心理,不与周围的人交往,总觉得其他同学不喜欢他讨厌他。内心的极端自卑,驱使他离同龄人越来越远。同时他又想要与同学们交朋友,课间,总是远远地望着同学们一起玩耍嬉戏的身影,自己却不敢靠近。

三、分析和诊断

(一)生理上的“缺陷”

小水自身确实存在一些与正常孩子不同的特征,二年级的他智力发育远远不足。有时完整的表达一句话都显得非常吃力。上课不带书,老师询问他原因往往得到的回答是:“我奶奶(或者我爷爷)说……”小水的语言表达存在一定的缺陷。加上在家基几乎无人交流,所以小水的语言表达的缺陷越来越明显。

(二)基本心理需要的缺失

1.爱和亲情的缺失

父母为了子女的物质生活,没日没夜地在外打拼,殊不知这一切对于孩子来说,正是内心孤独的源头。父母整天早出晚归,早起出门时,孩子尚在梦乡,夜深归家时,孩子已脱衣就寝。即使每日睡在孩子身边,可是却有几日是与孩子真正相见的呢?这无疑在孩子的心灵上打上深深的孤独的烙印,使孩子的成长不得不与孤独相伴。

父母忙于工作,爷爷奶奶又对孙子不闻不问,使得小水从小就缺乏沟通与交流,缺乏真正的爱与亲情。也让小水在无形之中产生无人疼爱自己的错觉。

2.归属感和认同感的缺失

从一年级起,小水在学校的被接纳感就受到了压抑。课间,他总爱在地上打滚,也常喜欢在衣服上蹭鼻涕,因此较少有小朋友爱与他玩耍。上课,他无心学习,总是做小动作,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常受老师批评,因此,久而久之,他就成了同学们排斥的对象。在加上幼小的生活经历使得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极其薄弱,不愿与老师和同学交流。

在上述种种情况下,小水对班级以及学校学习生活是持排斥心理的。

(三)自我认知的偏差

小水自幼的生活经历让他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,学校的学习生活又让他无法真正融入班集体,因此内心的自卑感逐渐产生。长此以往,他陷入了一种消极的情绪之中,总认为别人在针对自己、否认自己,同学们不喜欢他,老师也厌恶他,从而没能正确地认识自己。在此情况下,他选择了自我封闭。

心理学家表示,自我封闭的人长期独处,心理活动的范围、内容就会变窄变小,加之个人认识的局限,就会使心理活动产生偏差,只看到自身的确定而忽略自己的优点,从而易加剧自卑感而难以挣脱。平日里,小水内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,遇到的问题也无法自己解决。他就开始自我封闭,从而使得内心更加的压抑,心中的苦楚更加难以排解,进而使得自我封闭加剧,形成了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。

四、辅导过程

第一阶段:以倾听为主,辅之以亲身经历,学会交流

我从小水一年级时开始担任他们班的班主任,第一次与他交流时,他嘴巴紧闭、默不作声的反应就让我意识到想要改变他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。

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:良好的关系,是人与人互相交流、互相学习的重要前提。

首先我必须改变我在他心中原本的认知形象。其次我需要先和他建立以互相信任为基础的良好关系。于是,我花了大概一个月左右的时间,在午自修之后约他在办公室门口说说话,聊聊天,讲讲他家里的故事。起初,他不肯开口,直到我开始与他分享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后,他才慢慢小声地与我交谈。原来他的世界也并非我想的“糟糕”,他和我讲他与姐姐在家门口逗小猫的事情,他和邻居小朋友玩捉迷藏的趣事。与我分享时,他的脸上洋溢出久违的微笑,我相信那份快乐是真真切切源于他内心深处的。可是他的不快乐呢?或许,他只是不好意思与我分享他内心的孤独吧。为此,我又一次寻找童年时自己与他的契合点,以让他正视自己的缺点。我选择了一个午后,在葡萄藤下与小水开始了日后每月两次的心灵交流。

我说:“小水,老师小时候总是喜欢一个人在家院子跳绳,你这周末都喜欢干什么呢?”

小水脸上的笑容顿时绽开来了:“老师,我也是诶,你一分钟能跳几个呀?”

话匣子瞬间打开了。

进而我深入了解:“爸爸妈妈周末有没有带你出去玩呢?”

小水微微低下了头:“没有,他们一点都不喜欢我,怎么可能带我出去玩呢?”

“我不相信!”

“爸爸经常打我,你看”这时,他摸摸了自己的脖子,“这里现在还疼着呢!”

几道红红的伤痕硬生生地出现在了我的眼前。

就这样,小水在我面前不再畏惧,愿意敞开心扉与我诉说他的不快乐,逐渐把我当作是一个可靠的倾听者。同时当他讲述完以后,我还要复述一次他讲述的内容,以此来训练他的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。

在小水的认知中,父母是不爱他的,而想要改变这位一年级小朋友的想法是非常困难的,因此我做好了持久战的充分准备。

学生的学习心理是有迹可循的,它往往是个发现和建构的过程。

平时我也和小水聊聊他的爸爸妈妈,他的爷爷奶奶,使她理解她的爸爸妈妈忙是为了赚钱让他得到更好的生活。如果在家无聊了,那么可以随时找老师聊聊天。偶尔周末,我们也在微信上联系,让他的情感得到及时地排解。

第二阶段:分析对策,突破壁垒,学会交友

一年级第一学期,我曾在班级里做过一个小调查“你是否愿意和小水一起玩”(做调查时,小水不在现场),结果如下图:

你是否愿意和小水一起玩

愿意

不愿意

学生比例

14%

86%

经过辅导,小水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后半学期,性格明显开朗了许多,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总是将自己的心封闭,但自我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偏差。

心理学家认为,通过与他人交往,能多角度认识自己和他人,通过比较,能正确认识自己,由此调整自我评价,提高自信心。因此,我开始开展新的辅导内容,让小水在班级里结交几个能真正沟通的朋友,且得到更多同学的喜爱和认可。

通过平日里的观察,我发现小水很想和一些同学一起玩,可是却不敢主动靠近。于是我们的聊天又开始了。“小水,你想要和班级里哪位同学玩呀?”“***”小水脱口而出。“可是为什么下课没看见你们没有一起玩呢?“小水支支吾吾,不知道怎么回答。于是,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:小猪报名参加了一个夏令营活动,可是活动这几天,他没有主动找其他人说过一句话,活动结束后,他没有结交到一个朋友。我问小水:“你觉得可爱的小猪为什么在活动结束后没有认识任何人呢?”他马上指出了是因为可爱的小猪没有主动和其他人交流。如果可爱的小猪做了什么事情,那么可爱的小猪也许能够认识一两位好朋友。他给我的答案是:“可爱的小猪可以主动找一个人,和他分享自己的体会,和他一起拍照留念。”我对他的回答表示非常的肯定,并反问他:“你想要交朋友吗?你在班级里怎样做,可以交到一位朋友呢?”她也按着刚刚给我的回答又说了一次。可是他还是有一些抵触和低落的情绪,认为别人会拒绝他。我鼓励他:“如果丑小鸭不去奋力拍翅膀,去飞过湖面它永远不知道自己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。(一年级上学期托管的时候曾讲过《丑小鸭的故事》)。小水听了我这段话后,连连点头。但他有些迷惑,怎么去开始和别人交往呢?

此时,出现了一个转机——学校篮球运球比赛。我向体育老师了解到,小水运球水平还不错,但偶尔会因为贪玩,而把篮球运偏了。因此在比赛来临之际,我找小水聊天,表示我相信他能在比赛中发挥最佳水平,以促进他形成自我肯定的形象认知。比赛那天,小水表情格外严肃,可以看出他非常认真地对待这次地比赛。赛场上他飒爽的英姿和精彩的运球,赢得了同学们的连连喝彩。之后,课间我看见有不少孩子与小水在一起玩耍。

到了二年级第一学期(本学期),为了进一步强化小水的自我形象认知。在我考虑班级班干部时,我为小水准备了“开窗管理员”这个职务(我们班级职务分工细致,每位孩子都是班干部)。

在我宣布完每位孩子的职务后,小水跑来跟我讲:“老师,我不想。”

“你不想当开窗管理员?”他点了点头。

“小水,关窗这件事难道你不会做吗?”

“老师,我会!”

我摸了摸他的头,说:“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好的!”

话音刚落,小水就咧开嘴巴跑到教室外面了。

原来他只是担心自己做不好,想要得到老师的期待和认可。开学已经两周了,每当我走进教室,看见教室的窗户打开着,我就会冲小水点点头,他也会冲我傻傻地笑一笑。在昨天的班会课上,我在全班面前大力表扬了小水,夸奖他做事认真负责,是一位优秀的班干部。

前几日,我又在班级做了一个小调查“你是否愿意和小水一起玩”(调查时,小水不在现场),调查结果如下:

你是否愿意和小水一起玩

愿意

不愿意

学生比例

72%

28%

 

第三阶段:因材施教,促进改变、学会学习

由于一年级时,小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学习基础极差(没有掌握拼音,基本不认识生字词),语文成绩一直处于不理想的状态。如何提高小水的学习积极性,改变他现有的学习状态呢?为此我苦恼了很久很久。春秋时期的圣人孔子就提出来因材施教的教学理论。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,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、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,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,发挥学生的长处,弥补学生的不足,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,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,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。

小水的基础距离其他同学相差甚远,因此对他的要求必须有别于其他孩子。比如要求其他学生背诵全篇课文,而对小水就只能要求朗读全篇课文,甚至朗读个别自然段,并及时给予适当的强化。

对小水和其他学生的不同要求标准

其他学生

背诵全篇

书写美观端正

上课坐姿端正,发言积极

小水

朗读全篇课文

(或个别自然段)

书写端正

上课坐姿端正

奖励

一枚奖章

两枚奖章

一枚奖章

 

 

 

 

一段时间下来,小水在不断的奖励强化下,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高,上课偶尔也能举手发言。

虽然小水与其他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存在巨大差距,短时间能没办法追上大部队,但其学习态度的改善已值得欣喜。

五、反思与体会

   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,我和小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和亲情,他很纯真,我很喜欢他,他也很信任我,喜欢向我表达各种情绪,让我感受到其实最好的教育就是“爱”,最有效的教育就是用“爱”带给学生幸福感。

特殊家庭的孩子,由于生活上、精神上的特殊,他们常徘徊在“爱”缺失的状态或“爱”的泛滥状态。这时就需要教育者有一双慧眼,善于发现这些“边缘孩子”,及时把他们从“爱”的边缘拉回来,让他们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与灿烂,获得幸福感。

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位一体形成教育合力,缺少任何一方都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。小水在我的关注与辅导下,精神状态以及学习状态都有了巨大改善,但我仍对他的成长有一点点担忧。作为他的班主任,学校各因素对小水的影响我能够充分把握,而回到家之后的一切因素我却是难以控制的。其父母的早出晚归、棍棒教育和与子女的零交流令我不自觉地犯怵。父母的思想根深蒂固,难以改变,多么希望哪一天他们在忙碌疲倦之后回过头来默默孩子们的脸颊,拍拍他们的肩膀,说一声“我爱你”。

心理辅导的过程也是一个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,也是一个指导教师的过程,它教会我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,学会与孩子平等地交流。与小水的相处过程中,我在指导小水,学会交流、学会交友、学会学习,同时小水也在指导我学习怎样带着“爱”走出封闭,融入幸福。

 

参考文献:

(1)徐慧珠主编《走出沼泽地——学生心理个案分析》—浙江教育出版社,2007年,ISBN978-7-5338-7217-5

(2)吴增强 主编《现代学校 心理辅导》—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,2011年,ISBN978-7-5439-1261-8/G.334

(3)明宏主编《心理健康辅导 基础理论》—中国青年出版社,2011年,ISBN978-7-5153-0282-9

瑞安市塘下镇场桥第二小学 网站备案号:浙ICP备16026084号-6
地址:瑞安市塘下镇场桥西河村办公楼对面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